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收成可好?百姓还安居乐业吗?你们的大王也可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大王的差遣来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可好,却先问今年的年成和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先卑后尊吗?”赵威后说:“事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好的年成,怎么会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大王又怎能称君道寡?哪里有舍弃根本而询问末梢的道理啊?”她接着又问使者说:“齐国有个隐士叫钟离子的,他还好吧?他这个人,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他这是在帮助你们的大王来养活他的百姓,你们的大王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重用他呢?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为,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②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为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老而无子。独:幼年丧父。②於陵子仲:齐国的隐士。
“叶阳子还好吧?他这个人,认为应该怜恤鳏寡孤独,振济困顿贫穷的人,他这是在为大王存恤安息他的百姓啊,为什么到现在还不任用他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自己的耳环首饰,到现在还没有出嫁,来奉养自己的父母。她这是用孝道来为百姓做出孝敬老人的榜样,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呢?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重视,你们的大王怎么能治理好齐国、抚恤老百姓呢?於陵的子仲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业,中不和诸侯来往,他这是在为百姓做无所用处的榜样啊,你们的大王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杀掉他呢?”
这是一篇记载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字,也强调了任用和表彰贤德之人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公元前也66年,赵惠文王死,太子赵孝成王即位。由于赵孝成王还小,他的母亲赵威后执政。齐襄王派使臣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开齐襄王的问候信,就首先问使臣:“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正是这三个问题的先后顺序,让我们看出赵威后已经认识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根本作用和地位,具有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赵威后提出了年成、百姓和君王这三个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要素。齐国的使者心里是没有这样的思想高度的,所以他错误地认为治理国家国君是第一位的,赵威后礼节性的询问必须先问国君的情况,然后再说其他的方面。赵威后给这位本末颠倒的使者上了一课。她通过两个反问表明她对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指出年成是百姓生活的根本,而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赵威后能够在战国时期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接下来,赵威后又问及齐国对待几个贤德之人的情况。她推崇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认为他们是齐国的贤德之人,应该对他们进行任用和表彰。然而,子仲是齐国的一个隐士,“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是一个败坏社会风气的人,应该杀掉他。这里也可能有担心子仲出来做官会对赵国不利的考虑。
赵威后对于贤德之人的观点,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也是值得采用的。她提出了树立好的典型对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这即使是现代管理群体也应该效仿的。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赀为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田子辞。
为赀:通“资”,钱财。
有个齐国人去见田骈,说:“听说先生道德高尚,不愿意入仕做官,而愿意为百姓出力。”田骈问:“你是从哪里听来的?”那人回答说:“我是从我邻家的一个女子那里听来的。”田骈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啊?”那人回答说:“我邻居家的女子立志不嫁,年龄刚到三十岁却已经有了七个子女,不嫁就不嫁吧,却比出嫁还要严重。如今先生不入仕,却有俸禄千钟,仆役百人,说的是不入仕做官,现在却比做了官还要富有啊!”田骈听了很惭愧。
这位齐人讽谏田骈,先是对田骈进行称赞,“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但接下来就转而通过讲述邻人之女的故事来类比田骈,指出他名不副实的做法。他宣称不做官,而愿意为百姓服务,但实际上,他所聚敛的钱财要超过做官的人,所以这是一种欺世盗名的行径。类比之后,他又直接指出田骈的虚伪而矫情的做法。面对这样德高望重的“社会名人”,这位齐人敢于直接对他进行讽谏,他的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 夏季如何清洗衣服上的汗渍[图]
- 韩友字景先是庐江郡舒县人他擅长占卜也施行京房的厌胜之术刘世则[图]
- 前源前面的水源魏武帝曹操在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所在士兵们都很渴[图]
- 【点评】,作者在本文中提出“见微知著”的观点不要轻视小事情大[图]
- 水是有灵性的它懂得遵循自然顺势而为决不与人相争这样既成全了别[图]
- 第一章写出征的士兵平时只能采野生的豌豆充饥采了之后又长了出来[图]
-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图]
-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图]
-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图]
-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曹操曰“厮养足也”王皙曰“善分合之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