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记载五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七十四卷内纪十二卷传四十
《新五代史》
记载五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七十四卷,内纪十二卷,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北宋欧阳修撰。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十四年的历史。原名《五代史记》,为与薛居正撰《五代史》相区别,故称《新五代史》。在二十四史中,官是唐代以后惟一的私修史书。薛居正之书系五代分叙,该书则将五代融而为一。其本纪连叙五代,诏令全删去,事迹简净。传皆用类传,有家人、死节、死事、一行、唐六臣、义儿、伶官、杂传等传目,多为此书创立。书中将专在某代为官者,列入某代的大臣传中;唐六臣传皆唐末大臣助朱温篡唐者,名为唐臣,意在讽刺;杂传指历仕各代,无类可归者,实为贬斥。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谱》。关于典章制度,只有司天(即天文志)、职方(即地理志)二考,较简略。全书仿效春秋笔法,多所褒贬。突出尊王思想:强调君臣、父子封建秩序,史论常用“呜呼”二字发端,发表感慨议论。作者是著名古文家,该书文字简洁流畅。材料多本薛居正《五代史》,加以删削,并兼采小说、笔记资料、补充了薛史之缺,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与薛史互相参考。金章宗泰和七年(),明令立该书于学官,从此大行于世。书原有徐无党注,多发挥义例。宋吴缜撰《五代史纂误》,为纠举《新五代史》谬误的专著,原本已佚,今辑存三卷。清彭元瑞、刘凤浩有《五代史记注》,引书两百余种,皆可作此书的补充和订正。
《五代会要》
汇编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典章制度及其损益沿革的史书。三十卷(一作五十卷),北宋王溥撰。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后汉乾祜时甲科进士,任秘书郎,后周时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左仆射;人宋后,封祁国公,位至司空,监修国史。另外撰有《周世宗实录》、《唐会要》等,有集二十卷。
《五代会要》共设二百七十九目,—除个别目、次略有调整外,体例一遵《唐会要》。每目内,先按朝代更迭,再依年代顺序编排史料,甚便检索。成书于北宋太祖建隆二年(),一说乾德元年(),是关于五代典章制度的最早撰著。此后诸史于五代典章的叙述均甚简略,如《新五代史》只有“司天”、“职方”二考;《旧五代史》今仅存辑本,资料不全。这五十多年的典章,赖《五代会要》得以流传,可补诸史遗阙。王溥仕于五代,后周时居相位,谙熟五代典章文物,编撰此书时又大量摘引五代诸朝实录中的诏令、奏议,故史料较后出的新旧《五代史》翔实。
《五代会要》撰成后,诏藏于史馆。北宋庆历六年()文彦博初刊于蜀,南宋乾道七年()施元之复刊于徽州(今安徽歙县)。元、明之际无刊本。清乾隆中方有活字本刊行。今通行本为清光绪十二年()江苏书局本,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之校点刊行。
《南唐书》
记载五代时南唐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有三部:①宋胡恢撰,已佚;②宋马令撰;③宋陆游撰。马、陆二书都记载了南唐国自李昪代吴至李煜降宋间的兴衰史。
马令《南唐书》三十卷,撰成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该书仿效《三国志·蜀书》之例,置先主(李昪)书、嗣主(李璟)书及后主(李煜)书,共五卷。人物列传十七类二十二卷。灭国传两卷,略载南唐所灭之楚、闽二国及殷(王延政)政权事。谱一卷,其中建国谱叙地理,记南唐三十五州得失的情况,所记仅有军、州而无县,世裔谱考溯李鼻之祖源。该书仿效欧阳修的《新五代史》笔法,卷首文末多有序、论,以“呜呼”发端,各予褒贬。明嘉靖二十年()姚咨抄本和嘉靖二十九年顾汝达刻本为现存最早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