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仁:指儒家的仁爱,源自家族血缘的孝悌之亲,即等差之爱。老子认为,天地作为自然的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是不会有人类的爱憎感情倾向的,因此,《七十九章》曰:“天道无亲。”而所谓“仁”,老子认为是大道废止以后的产物,因此,《十八章》曰:“大道废,有仁义。”他将“慈”列为自己的三宝之一,《六十七章》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主张普遍无私的慈爱,反对亲疏有别的私爱。
(2)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用来作为祭品。《庄子·天运》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这就是说,刍狗作为祭品,人们对它并无爱憎,未祭时受人敬重文饰,已祭后受到践踏焚烧,刍狗前后的命运不同,并非由于人们的感情变化,是因为条件、环境、需要的不同而引起的。天地对于万物也是无憎无爱,顺应自然,按照规律运行,因此,“以万物为刍狗”。
(3) 橐籥(tuóyuè):风箱。由两部分构成,橐,装气的口袋;籥,通气的竹管。
(4) 屈(jué):竭,尽。
(5) 多言数穷:政令繁多而屡次失败。“多言”与“不言”相反,指政令繁多。数穷,屡次失败。
(6) 守中:持守虚静。
天地没有偏爱,把万物像刍狗一样对待,全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没有偏爱,把百姓像刍狗一样对待,全靠百姓自己成长。
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吗?空虚却不竭尽,鼓动起来风吹不息。
政令繁多而屡次失败,还不如坚守空虚无为。